發布時間:2024-06-25 06:56 文字大?。? [ 大 中 小 ] 瀏覽次數:
這幾年,我市老舊小區環境、管理“在線”有目共睹,這與四年前國有物業進駐托管密不可分。磨合了三年后,已陸續進入續約期。市住建部門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:截至目前,我市老舊小區業主自治覆蓋率超過96%,其中超40%由國有物業與業委會(物管會)續簽了每月每平方米0.5元物業費的物業管理合同。經過三年多貼心服務,老新村物業服務的市場化道路是否順暢,這條路如何越走越寬?連日來,記者深入老舊小區,采訪主管部門、物業企業,聆聽物管背后的“故事”。
“緣分”續約
“市場化”任重道遠
新鮮燒制的牛腩40元一斤,紅燒肉18元一斤,現包的菜肉餛飩18元一斤……近日,梁溪區惠華新村小區“線下團購”熱火朝天,居民排著隊購買,“物美價廉,省得自己燒了。”退休居民胡洪發滿意地說。
該線下團購一“出攤”就售罄,很大一個原因是地鐵物業有自己的中央“大食堂”,食材采購價格低,能給自己服務的老新村居民最低價。不久前,曹張新村便民服務站開張了,老房改造、疏通下水道、補漏水,樣樣能做、收費低廉,國有物業“十八般武藝”全上,想盡辦法給居民最好的服務。
去年8月,我市首批國有物業進駐老舊小區三年“合約期滿”,老新村“顏值氣質”得到質的提升?;萑A新村和曹張新村都是與國有物業“續約”的老舊小區,如何在“螺螄殼里做道場”,堅持高品質服務,這份對國有物業的“大考”才剛剛開始。“如果老百姓認可國有物業服務,當務之急是成立物管會,盡快續簽物業管理合同,讓國有物業繼續服務老新村名正言順。”市物業管理協會人士說。
促進居民、社區、物業三方“共建共享”,相關配套政策已比較明晰。去年4月,《無錫市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運行辦法(試行)》正式實施,8月,合約期滿后,梁溪區率先邁開步伐,牽頭學前街88號、曹張新村和三中片區成立物管會。經過一年多醞釀磨合,全市老舊小區業主自治組織(包括業委會或物管會)基本實現全覆蓋,市區老舊小區已有4成以物管會名義與國有物業續簽了服務合同。一家國有物業企業負責人表示,簽約只是確定了管理服務關系,如何服務得更好,物業企業如何自我“造血”實現收支平衡、可持續發展,任重而道遠。
“服務挺好”
但“買單”意愿低
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,雖外觀稍顯陳舊,但十分干凈,車位劃分整齊,垃圾分類區、晾曬區、休閑區布置合理,穿著紅馬甲的物業人員隨時能響應,看得出物業管理用心了。20日,記者來到惠華新村,該小區去年底以物管會名義與國有地鐵物業簽訂了物業管理合同,這幾日,應居民呼吁,社區與物業正一起改造小區活動場所,新建一座木結構廊亭和室內全齡友好活動室。
19日梅雨來襲,曹張新村物業提早準備,小區里洼地積水被清理干爽,電動車充電車庫備上了防洪沙袋,嚴防暴雨漫灌。居民們紛紛表示,物業很盡責。曹張新村物業經理沈向東坦言,希望這份真心能換得居民對物業服務的認可。
即便居民們紛紛反映“服務挺好”,但又有多少人愿意為服務“買單”呢?從實際情況來看,2020年7月國有金佳物業進駐曹張新村,政府“兜底”了三年物業費,如今曹張三個社區7210戶居民物業費繳納率為46.5%;國有地鐵物業進駐惠華新村三年多,征收物業費2個多月,2800多戶居民繳納率不足10%。前幾日,記者在國有物業接管的幾個老新村隨機詢問了10戶居民,沒有一戶主動繳納物業費。
業內專家分析,居民為物業服務“買單”意愿低,與老新村純居住屬性有關,大部分居民沒有為居住環境提升而消費的習慣,對不少居民來說是“有則更好,無則不求”。一份統計顯示,繳納物業費的部分居民,主要是后期買房、租戶和看中物業提供的某項福利或者服務的業主,比如繳費可獲得贈品、獲得低價的維修服務等。
多方“合伙”
探索可持續治理“新路”
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能否實現收支平衡、良性運轉?
“以一個3000戶的老舊小區為例,按照每月每平方米0.5元物業費收取,收繳率要達到80%,才可實現收支平衡。”金佳物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續簽的老舊小區中,物業費收繳率最高的曹張新村尚不過半,截至本月中旬,金佳下轄169個老舊小區,當年平均物業費收繳率為21.6%。“持觀望態度的居民,不會主動交,已經交的居民還會覺得虧了,指望物業費攤平收支,不太可能。”某老新村物業經理直言不諱。
目前物業費收繳率與80%之間的“差額”靠什么支撐?某市屬國有物業負責人大膽預測:單純的“市場化”很難,需要更多“合伙人”加入,屬地政府政策傾斜不能缺席,市場和公益“兩條腿”走路,合力擰成一股繩,老新村可持續良性治理才有出路。
記者走訪金佳、地鐵兩大市屬頭部國有物業所服務的老舊小區發現,無論簽約與否,三年多來,物業和居民的“黏性”已經形成。實際上,當前我市484個原國有物業進駐的老舊小區“續緣”模式百花齊放,離不開屬地政府的支持。比如,濱湖區河埒街道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,公開招投標,為老新村物業管理“托底”,蠡湖街道采用退坡補貼方式,第一年補貼70%,后逐年降至40%、30%;梁溪區惠山街道“打破圍墻”,將小區、街區一體化物業管理打包交由國有物業經營,反哺小區物業管理資金缺口。
“老舊小區是民生重地,眼下,好的管理狀態已經形成,延續這份美好需要國有物業乃至一些民營物業企業不斷整合資源,大膽‘造血’。”業內人士建議,“內松外放”的模式值得考慮,國有物業和屬地政府要“走出去”,借鑒他山之石,比如蘇州國有物業與頭部民營物業企業“合伙”,把“蛋糕”做大。此外,作為對國有物業負重擔當的鼎力支持,市級層面在考核上適度“松松綁”,也未嘗不可。
來源:無錫日報